查看原文
其他

欲说还休丨收信快乐

等一封来信的 拙见 2020-10-11


“您支持年轻人成为'精致的利己主义者'吗?”


——毕业1年的肥嘟嘟

拙见信箱

FROM.

田老师:

你好!第一次给你写信,有点激动。有点困惑想唠唠。

前几年在钱理群教授的演讲中,提到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,是在培养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,文中的形容是“高智商、世俗、老到、善于表演、懂得配合,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”,我个人认为,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这样的概括是很贴切的,周围很多年轻人身上都体现了这一点。


但我在想,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?


当下年轻人面临着激烈残酷的竞争,日益高昂的生存成本,还有各种诱惑与风险,比起一些迷茫纠结的同龄人,他们更清晰自己的目的并更主动地去争取,所以会看上去有点自私、冷血。


可我不能否认的是,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处事原则是实用主义,是快速获取到最高的实际效益,这就容易忽视一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。


田老师,您支持年轻人成为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吗?想听听您的看法~



毕业1年没啥进步的肥嘟嘟

2019年3月13日


TO.

肥嘟嘟:

您好。身体原因,没能及时回信,抱歉。

从这一点来说,我是用身体在回信,上面这句话,有没有毛病,都说得通。

 

您的来信引用了钱理群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:精致的利己主义。钱先生著作等身,并且一直关注教育方面的社会问题,积极提供建设性建议和解决方案。从这一点来说,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。

 

但我一般不太喜欢关注或讨论那些被创造出来的新词,评估标准就是如果没有这个词出现,会不会影响表达?如果原有的词语可以完整地表达内容和情绪,其实这个新词是没必要有生命力的。为了所谓的严谨的学习态度,还要上网查一下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,实在是有点累。

 

其实,我看到您提的这个问题时,就已经有点累了。

 

利己主义,还需要定语吗?需要细分吗?需要学术化地换一种方式表达吗?如果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以成立,是不是还有别致的利己主义?极致的利己主义?

 

利己主义不高尚、不卑微、不美妙、不粗鄙、不阳春白雪,但它也不是黑暗料理,并不是见不得光明、或放不到台面的东西。


就如空气,无色无嗅无味,自然本真,日用而不知:利己主义更像氧气,多了醉氧,少了缺氧,完全缺失了会没命。

 

当所有的分门别类最后都指向一致,那么其分类充其量只有学术意义而没有社会价值。比如,暴力美学是不是真正的美学?倘若有人穿着正装,使用极具艺术感的犯罪工具触犯法律,也不会因为暴力美学而有更多的量刑考量。

 

与暴力链接的美学变得毫无现实意义,正如利己主义的所有前缀。

 

知识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。


而精神决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。


利己主义即是知识,也是精神;即是形式,也是内容;即是表达的主体,也是表达的对象。


利人然后利己,还是利己然后利人,亦或只利己不利人,又或者只利人不利己……谁先谁后的排序问题,孰重孰轻的比重问题,或者发生二者不可兼得的取舍问题……这种种选择,均无绝对正确,亦不必做出绝对的价值评判。

 

信中提到的这个词,主要针对年轻人,其实也可能是个瑕疵。利己主义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抛开对年轻人污名化的嫌疑,老奸巨猾者更具精致利己的能力,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多,掌握的表达方式多,打擦边球的技术手段多,关键是,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,这部分人的人口基数也会越来越多。

 

符合概率论。


利己主义不需要定语,不需要感情色彩,不需要过度的包装,忽略它才是对它的尊重,才有可能不伤害到别人。

 

正如性格有缺陷的人不应该随身带着刀枪棍棒之类的凶器,容易出问题。

 

所以我就不带刀。我是怕万一遇见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,他不安全。

  

利己主义源自本能,发于欲望。它的生长模型可以用这样一个算法来表达:

 

一个莲花池,第一天莲花开放得很少,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,之后的每一天,莲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。

 

如果到第30天,莲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,那么请问: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莲花开了一半?

 

第15天?

错!是第29天。


用冯仑先生的话说,要做一些和自己的欲望对着干的事情。


或者,就是要和利己主义(可能就是我们的另一个自己)保持合理的距离。


不与民争利,不与弱者争利,或许是离利己主义最美的距离。


友话直说

2019年3月25日

读完此信,宜听此歌


【流浪大师谈“不与民争利”】





说说你身边的利己主义者的“精致”故事。

给我们继续写信吧!



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些电影前辈吗?

留言给我们。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